查看原文
其他

上海铜川路水产市场拆迁后,商户去了哪里

2017-02-23 上规院 腾讯数据 市政厅

作者: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:刘淼、邹伟、李凯克;腾讯公司位置大数据团队:刘畅、李欣、王芃森、李一非;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:陈晨。


上海市铜川路水产市场于2016年10月31日正式关闭。作为喜爱水产的老上海人记忆、吸引大量外来人口就业的大型市场,铜川路水产市场的关闭受到极大关注。


如道格·桑德斯在《落脚城市》一书中所关注的,铜川路水产市场代表的低端批发市场,正是外来人口在大城市就业的“落脚城市”。随着搬迁工作开展,区域的整体就业生态已发生变化。长期来看,在新的地方会逐渐形成新的就业生态,但短期看,这样的城市改造影响的,是一个数量极大的群体,及其背后的一个个家庭,值得从政府到社会各层面认真关切对待。本文基于城市规划和发展的视角,通过腾讯位置服务大数据开展人本观测,实践探索在大数据协同下社会治理的创新模式和应用方式。


 从业人员构成:福建人领衔水产市场就业 


从市场从业人员的家乡来源构成看,铜川路水产市场从业人员以福建人、上海人等居多,分别为20%和17%。考虑到地域、空间等因素,可以说,福建人占据水产市场主要份额。这反映出福建人在上海水产市场长期耕耘的积淀。细分福建来沪从业人员,以福州市为主,占到水产市场总数的7%,泉州市、宁德市、漳州市、南平市等依次减少,占比2%-4%不等。另外,上海临近的江苏、浙江、安徽,以及沿海的广东、广西等地,也贡献了较多的水产市场从业人员。


从业人员家乡来源的省域分布(资料来源:作者自绘)


此外,在市场从业人员的性别、年龄构成统计情况中,男女比例近似3:1,19-30岁的青年为从业人员主力,超过80%;另外还有小部分少年(0-18岁)及老年(56岁以上)人员分布在市场范围内。


从业人员性别、年龄构成(资料来源:作者自绘)


 从业人员职住:市场内部居住近三成,平均通勤12分钟 


从居住空间分布看,距离市场长1km、2km、3km的人员比例分别超过75%、85%及90%,其中桃浦地区为其重要集聚地,而在水产市场内居住的比例占到近30%,整体呈现“就近居住、居职集聚”的特征。此外,我们也发现,在水产市场西北方向3公里、靠近中环的区域,存在一定数量的市场从业人员集聚居住,包括“阳光威尼斯”等大型小区。


从公共交通出行时间来看,15分钟、30分钟通行时长的从业人员分别超过90%及95%比例,其全部从业人员加权公共交通平均通勤时间为12分钟,大幅低于中心城平均通勤时间43分钟(2014年交通大调查)。


水产市场从业人员居住地分布(资料来源:作者自绘)


 市场访客来源:业务覆盖上海全域,遍及全国多省市 


铜川路水产市场以海水活鲜(含国产的、进口的)、干货及经营大户为优势,其供销业务与全国多省市都有联系。具体业务涵盖货源提供、物流配送、货品采购及零售等。针对2016年4月工作日访客的居住地信息,可观察到水产市场的业务联系范围。


铜川路水产市场主要销售市场为上海本地,近90%的访客来自上海本地;同时也有超过10%的人员来自上海以外,涉及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福建、广东等地,尤以上海周边的江苏和浙江占比较多,分别为5.8%和1.5%,表明铜川路水产市场以上海为核,并对周边省市存在一定辐射影响。也有一些访客来自福建、广东等地。这也从侧面表明了水产市场从业人员的来源地特点。


水产市场交易业务在全国范围的分布(资料来源:作者自绘)


从上海区域看,本地访客遍及上海全市,甚至包括奉贤、金山、松江、崇明等远郊地区;多数访客分布集中在铜仁路水产市场周边,其距离市场1km、3km、5km、10km的人数比例分别超过25%、45%、55%及75%,访客居住地与水产市场的整体平均距离在8.1km。


水产市场交易访客居住地在上海市域分布(资料来源:作者自绘)


水产市场交易访客居住地分布统计(资料来源:作者自绘)


 从业人员去向:与店铺搬迁签约比例有一定差距 


据东方网报道,铜川路水产市场的90%商户均已与宝山的江杨水产市场和江阳水产市场签约,141户选择了上海嘉燕市场,100多户选择到浦东的凌海国际水产品贸易中心。其中,“从业人员会不会跟随商铺搬迁”的问题值得关注。


从2016年4月、6月、8月、10月及12月等5个时间节点的观测结果来看,原铜川路水产市场从业人员继续留在上海就业的人员比例持续下降。至10月底水产市场关闭时,还剩余83%的人员;而至12月时仅剩78%。在离开上海就业的22%人员中,其从业去向以江苏、福建、广东、安徽为主,这一点与前文中“从业人员家乡来源”有一定关联。


2016年4月至12月从业人员上海工作比例(资料来源:作者自绘)


2016年12月原从业人员的各省区市工作地分布(资料来源:作者自绘)


在上海市内从业人员的分布中,外环内中心城区域从业人员下降比例较明显,至2016年12月时已低于六成,共计近两成的从业人员迁移至外环外就业。再看看搬迁项目的定点安置区域[江阳(杨)水产市场],10月搬迁时,原有从业人员中有三成同步前往就业,至2016年12月时约四成,低于预期的90%的商铺前往率。最后考虑到搬迁过程商户的意愿,管理人员将全面关闭时间延后两个月到12月31日。


2016年12月原从业人员的上海市区工作地分布(资料来源:作者自绘)


经现场调研访谈及参阅相关资料,从业人员同步跟随商铺搬迁比例较低的主要原因如下:


(1)多数老板的水产交易主要依靠老客户,只需依靠电话、网络联系就可完成交易,只需一个办公地点作为门面,没有全员入住的需求;

(2)由于子女学业因素,部分从业人员选择短期内留在中心城;

(3)当前市场刚关闭、商户实施搬迁,新市场区位较偏僻,新增性交易业务减少,不急于满员上班;

(4)部分从业人员未跟随原有店面,选择就地重新找工作。


从规划管理导向来看:

(1)由于真如副中心及社会各界对水产市场的搬迁准备充分,近8成人员仍留在上海,六成在中心城以内;

(2)商铺的前往率得到很好的保障,但受到商业运行状况、家庭情况、电子商务等方式,以及自我搬迁意愿的影响,就业人员搬迁的比例相对偏低。虽然原有就业生态发生极大变化,但随着时间推移,新的水产市场也会在当地构建起新的居职生态。


【本文部分图幅利用腾讯公司位置服务中非个体的网格聚合数据(脱敏)绘制而成,选取铜川路水产市场刚启动关闭月份(2016年4月)的从业人员实体对象,跟踪观测4月、6月、8月、10月、12月等5个时间节点的对象工作地及居住地变化,观测数据主要包括热力图、人物标签、职住分布等。衷心感谢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周晓娟、黄普等对本文的帮助】


大城市低端初级市场何去何从:上海铜川路水产市场的生与死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